二、 为什么是CMMB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移动多媒体标准有三个:高通的MediaFLO标准、韩国支持的T-DMB标准和欧洲支持的DVB-H等标准。
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采用全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道传输技术,采用“天地一体”的技术体制: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利用地面增补转发网络对卫星信号盲区(约5%国土,主要为城市楼群遮挡区域)进行补点覆盖、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实现交互,形成星网结合、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的系统。
国际上除了日韩的卫星系统外,其他国家均是地面无线广播系统。DVB-H已在欧洲多个国家成功商用,我们的邻国韩国则积累了丰富的S/T-DMB运营经验。为何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弃国际上成熟的技术方案不用,而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呢?
答案是国情和市场。
首先,是经济性
卫星方式无疑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种覆盖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人群流动性很大,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领域目前还是广播电视服务的空白,需要采用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采用卫星覆盖与地面增补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纯依靠地面无线覆盖方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低,具有产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优势。并且,可以在广播电视新的服务领域缩小东西部差距,填补数字鸿沟。
利用卫星广播方式可以实现100%的国土覆盖,在约95%的国土上,便携终端可以直接接收卫星信号,在占国土面积约5%的卫星信号遮挡区域(主要在城市楼群),可用地面无线发射补点的方式实现无缝覆盖。星网结合的技术体制不仅能解决高山、沙漠、牧区、河流、岛屿、海洋以及边远地区的接收问题,还可以满足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可以保证用户在国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地面补点发射可以在本地加入播出地方区域性节目,有利于中央和地方相结合,构建全国统一网络,形成合力,促进全国广播影视的产业化发展。
而如果采用传统的纯地面无线覆盖方式,完全依靠地面无线发射台站建立全国网络进行100%国土的无缝覆盖,技术上实现难度很大:一是频率资源紧张。用纯地面无线发射方式需要占用大量广播电视频率,而目前我国广播电视频率资源紧张,一方面要保证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化过渡,在过渡期间还要保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同播,因此,难以再拿出大量频率进行移动多媒体广播。二是工程量巨大。除利用现有的发射台站外,还需要在城市建设大量的增补发射点,需要在高山、沙漠、农牧地区和河流、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建设大量的发射站点,台站数量将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座,涉及到征地、用电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依靠卫星传输节目源,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组网技术极度复杂,而且对于山区来说,用地面无线发射很难做到无缝覆盖。三是运行维护难度大。处在自然条件复杂、环境恶劣中的众多发射台站的稳定运行、供电保证、故障维修能力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可靠运营和对全部国土的有效覆盖,同时,也难以满足火车等交通工具的特殊需求,从而限制了产业的发展规模。
据估算,用CMMB方式完成全国国土及城市应用100%的无缝覆盖,约需人民币230~240亿元(包括两颗卫星及大量的地面信号增强器),而采用地面模式实现全国覆盖,成本则高达890亿元,从投资规模上当然倾向于选择CMMB。
若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订阅老张小站以获得最新内容。 / 欢迎交流探讨,请发电子邮件至 mail[at]vdazhang.com 。
欢迎谈谈你的看法(无须登录) *正文中请勿包含"http://"否则将被拦截